智库锦囊 | 史安斌:国际传播要有流量思维

http://www.sxtvs.com时间:2023-06-30 08:31:15

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表示,当前我们的国际传播,做得相对更成人化,跟全球Z世代受众的接受习惯不太一致。要把国际传播的主战场、主阵地交给年轻人,这是非常重要的。

图片

6月8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分论坛”在深圳举行。

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指出了“应对之道”。

国际传播要年轻化

史安斌表示,当下,1995年以后出现的这代年轻人(Z世代)越来越多在舆论场上占据了主导位置。他们接收新闻的方式主要是社交平台,不是传统媒体。所以,Z世代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图片

调查结果显示,不管在什么国家,都是18岁到30岁的年轻人对中国的印象要比50岁以上的人更好。总体来说,中国是一个深受年轻人喜爱和期待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国际传播也要年轻化。

史安斌认为,当前我们的国际传播,做得相对更成人化,跟全球z世代受众的接受习惯不太一致。

国际传播要有流量思维

史安斌表示,国际传播要有流量思维、受众意识、效果导向。

图片

过去,我们的国际传播更多强调把信息声音发出去。但对于有没有到达合适的人群、有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重视度不够。

现在,在百年大变局背景下,国际形势、舆论形势发生了变化。

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影响力在不断提升,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但在西方国家营造的舆论环境中,我们国家的国际形象、美誉度也受到一定挑战。

像这样“两个中国”的评价极化趋势,显示我们现在国际传播的效果还有待提升。

国际传播要把话筒交给一线的人

过去我们强调,国际传播主要是外宣媒体、记者编辑做的事。

但现在,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要丰富国际传播主体,而不仅是少数媒体来做国际传播。

尤其是身处国际传播一线的群体,他们可成为当前国际传播的新力量。要把话筒给这些一线的人,让更多的人发声,“这是符合国际传播效能提升要求的”。

国际传播要打好组合拳

史安斌认为,当前,新技术对国际传播带来了很大挑战,特别是我们过去机构化国族中心主义为导向的传统国际传播,要向平台世界主义升级。

图片

随着全球传播的深度平台化,数字媒体平台已成为全球信息流动与情感交往不可替代的“新型基础设施”。

由大型互联网公司和处于数字化转型中的传统媒体机构所打造的“数字传播生态系统” ,深刻影响着全球信息流动和网络社群联结,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未来走向。


图片

作为中国国际传播的“生力军” ,以 TikTok、起点国际、米哈游、SHEIN 等“四小花旦”为代表的中国数字媒体平台出海,打破了“媒介是美国的”国际传播基本定势。

 “四小花旦”等互联网企业形成的“数字华流”,成为中国国际传播非常重要的辅助性力量。

史安斌表示,国际传播要想打好组合拳,一方面要加强我们传统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传统媒体要引入互联网思维,要加强流量思维、受众意识、效果导向,让我们的互联网内容生产更加年轻化,更加社交化,增强互动性。

另一方面我们要依靠以“四小花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组建立体化的战略传播格局,“这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 庖丁解news  编辑: 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