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观察 | 面对几次上热搜的争议话题,新华视点栏目怎么做的?

http://www.sxtvs.com时间:2023-12-05 09:15:37

开学伊始,“预制菜进校园”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各方意见争执不下,担忧校园食品安全的话题多次冲上微博热搜。

9月21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报道《“预制菜进校园”争议的背后》,剖析深层原因,引发各方点赞。

中国记协微信“全媒体时代的热点引导”邀请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主任编辑舒静,为我们讲述这篇报道的过程及考量。

图片

面对几次上热搜的争议话题,新华视点栏目怎么做的?

复盘此次报道,我们认为全媒体时代下,准确、优质、权威的信息仍是公众的迫切需求,而这也是主流媒体热点引导的核心优势所在。

面对热点难点,主流媒体必须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

图片

“新华视点”栏目预制菜进校园相关报道的评论截图

紧扣关键问题 还原事实真相

开学伊始,“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屡被提及并冲上热搜,不断引发公众对校园食品健康安全的担忧。9月18日,#预制菜进校园有家长辞职送饭#登上微博热搜榜,舆情再度升温。

尽管媒体纷纷跟进报道,然而,一些关键事实依然缺乏回应。比如,预制菜究竟是否已大规模进入校园?进校园的是哪一类预制菜?预制菜是否健康安全?应否进入校园?……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传播生态下,热点新闻往往会瞬间升温。在起始阶段,由于关键信息缺损,似是而非的判断、情绪化舆论的扩大传播,可能激发固有成见、甚而激化矛盾。民生类热点由于事关公众切身利益,更易触发共情,形成话题集聚。

面对此类热点,如何在第一时间找准核心问题成为关键。主流媒体需尽早接近热源,展开最大半径的闭环采访,获取精准信息、还原事实真相,做到“我知道并说出你想知道的事情”。

我们迅速明确两个核心问题,围绕“预制菜进入校园现状 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展开专业调查,尽可能全面、有针对性地回应公众质疑。

调查地点覆盖广东、山东、海南、江西等7个省份,采访对象涵盖学校家长、医生、专家、企业、标准制定者等10多类人员、数十名信源。

随后,“新华视点”栏目播发深度报道《“预制菜进校园”争议的背后》,以关键事实精准回应关切,起到释疑解惑、纾解情绪的作用。

一些学校教师说,“稿件真实说出了一线单位在学生配菜方面面临的情况问题,为公众了解实际情况提供了权威参考”。

有资深媒体人表示,这篇报道很及时,采得全面、写得专业、编得精致。媒体的主流、权威应该靠这样的报道说话。

独家权威发声 以建设性引导

从热点事件传播规律来看,问题一旦得到妥善回应或解决,舆论也会很快平息。

22日,“新华视点”播发教育部独家回应,称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入校园。

稿件迅速成为全网第一信源,并通过新华社客户端、新华视点、半月谈微信公号、微博、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快手号等多端口协同发布,形成有效传播矩阵。

图片

“新华视点”栏目预制菜进校园相关报道截图

系列报道获1868家媒体采用、微信阅读量379万、客户端阅读量1257万,实现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权威定调”“尘埃落定”“告一段落”“松了一口气”……不少媒体、公众这样评价。

众声喧哗中,为何新华社能发出这一独家新闻?

事后复盘,我们认为,这得益于新华社的权威信息采集优势,也离不开编辑部与记者的积极作为、持续追问。

此次事件中,我们是较早甚至最早向相关部委发出采访函的媒体。在采访提纲中,对于预制菜的定义、进校园的范畴、究竟能否进校园,如何确保安全健康营养等问题均有涉及,希望部委能就此作出清晰界定。

此后,记者始终与相关部门保持积极沟通。《“预制菜进校园”争议的背后》播发后,教育部最终表示,希望新华社独家发布相应口径,部委随后转载。

《教育部:对“预制菜进校园”持审慎态度》一稿播发后,对比舆论情感倾向可以清晰看到,网民的正面评价明显上升,舆论场也进一步向理性探讨发展。

把握社情民意 观点客观平衡

主流媒体跟进热点报道,不仅要提供真实优质的信息,也要有客观平衡的立场,在复杂舆情中发挥“定盘星”的作用:一要充分把握社情民意、二要厘清认识误区、三要避免说“过头话”。

预制菜从诞生之时就是一个矛盾载体,具有多面性。在此次事件中,不同群体更是立场各异、情绪多元。

一方面,由于尚未有权威统一的定义标准,不少人将预制菜等同于料理包、隔夜菜,部分消费者“谈预制菜色变”。

同时也要看到,家长担忧预制菜进校园,背后其实是食堂供餐不够透明、没有自主选择权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平衡的观点来自对问题的多维观察和认知。此次报道中,我们兼顾家长、企业、校方等各方立场,更真实客观地反映事件全貌,力求更好契合受众心理与舆论氛围。

在综合各方事实与审慎观点的基础上,报道得以给出清晰判断,也帮助受众厘清一些误解:如预制菜不等于“料理包”、也并非一定不安全;然而,在尚无全国统一强制性标准、缺乏更多监督选择权的情况下,应谨慎进校园。最终结论不仅与部委随后发布口径相符,也有助于最大程度形成共识。

稿件播发前,编辑部也反复斟酌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避免因措辞不慎引发次生舆情。令人欣慰的是,稿件得到多方积极肯定,一些带有倾向性的情绪化、非理性言论,也逐渐朝着有利于事件解决的方向发展。

此次报道成功再次说明,通过主动作为激活优势、通过专业积累形成良性互动,积极推动时事进程、化解热点难点问题,主流媒体大有可为。

来源: 中国记协  编辑: 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