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热点 | 纸媒不行了?那《阳光少年报》为何逆袭?

http://www.sxtvs.com时间:2024-01-02 16:27:24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一张报纸,在2022年年底,全国发行破100万;2023年11月,全国发行破150万!从产品到运营,这份报纸的做法打破“常规”,收获了不错的成绩。“不都说纸媒不行了?为什么突然又冒出个《阳光少年报》?”

图片

12月24日,《阳光少年报》研讨会在中国记协举办,众多学界业界大咖交流分享。在许多人说“纸媒不行了”的今天,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的《阳光少年报》取得了年发行量150万+的成绩,有什么秘籍?《阳光少年报》如是说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 王仁海 :

图片

“《阳光少年报》现象”为何会出现在河南广电?《阳光少年报》的突破,同样是聚力融合传播的创新实践,是在河南广电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几年,河南广电以优质内容生产打造品牌,通过品牌来带动营收,闯出了路子。靠什么?靠团队和人才。团队和人才的积极性靠什么?最底层逻辑还是改革、创新和管理。《阳光少年报》社长 黄宁 :

图片

《阳光少年报》为什么要给孩子讲新闻?

新时代的中国少年儿童需要有广阔的眼界、广博的胸怀,全面的个人素养。青少年提升核心素养,未来才有竞争力。所以,核心素养层面的配套服务,是中国少年群体的一大旺盛需求。

近几年来,儿童读物发展迅速,已经形成规模可观的细分市场。但是,能涵盖整个核心素养的读物,特别是能兼顾“社会参与”与“真实情景”要求的读物并不多见。新闻工作者恰恰有能力、有责任去满足这个需求。《阳光少年报》追求产品的极致品质,实践中是如何进行品质管理的?

“为了孩子,对每一个字心存敬畏。”这是《阳光少年报》的信条。

为了追求品质,《阳光少年报》有很多不近人情的规矩:

第一个,是10万字。很多选题,写作之前,必须看够10万字的资料。

第二个,是PK制度。有时候,同样一个版面,同样一个选题,会同时让两位主笔写。谁的好,上谁的版面。

第三个,是苛刻的文本要求。字词,一般不超出课标的范围;用短句子,两个标点符号之间,一般不会超过13个字。尽可能不用术语,如果出现,一定要有解释。

第四个,有错必改。《阳光少年报》的差错率非常低。即便如此,一旦出现版面差错,必须登报纠正。

《阳光少年报》在产品的外在品质上也做到了极致:印刷用纸,不是普通的新闻纸,而是定制的高档美术纯质纸,每份报纸都能做到纸品溯源;油墨用的是不含重金属的大豆油墨。

《阳光少年报》还郑重承诺,永远拒绝所有广告,包括植入广告。

《阳光少年报》如何突破传统,开创了快递送报的创新之路?

从2019年开始,《阳光少年报》基本上放弃了传统发行投递渠道,转向用快递送报纸。乍看上去并不可行,因为报纸单价很低,但快递费用很高。

突破这些障碍,《阳光少年报》是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的。

为了把快递送报变为可能,《阳光少年报》主要有两个大动作。

第一,开创性地搭建了自有的仓储分拣系统,承担了发货前的所有工作,提升了快递公司的收件效率,这样就能拿到更低的快递价格。

第二,《阳光少年报》还创新了产品的投递组合:每周投递一次,每次投递一期,这叫周周投;每月投递一次,每次投递4-5期,这叫月月投;同一个地址,每周投递一次,每次投递多份,这叫多人团购。

通过这两个创新举措,《阳光少年报》的产品价格与快递成本得以匹配,快递送报的设想才得以实现。

《阳光少年报》的成功,是否存在机遇的因素?风口在哪里?

《阳光少年报》的风口有三个:疫情、双减、社群经济。

《阳光少年报》为疫情在家不能出门的孩子提供了优质的纸质读物,为因为双减而焦虑的家长,提供了提升孩子综合素养的新选择。社群经济正在崛起,而《阳光少年报》顺势成为推动社群发展的头部产品。

对待“风口”这个词,《阳光少年报》认为,不仅要站上风口,还得成为风口的一部分。比如,社群经济在刚刚起步时,《阳光少年报》并不是一个追赶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很多妈妈在疫情期间开始带货报刊类的产品,《阳光少年报》就是首选。《阳光少年报》提供了好卖的产品,带来稳定的收入支撑,不少妈妈后来成长为全国性的大团长、大社群负责人。

《阳光少年报》大部分订量来自互联网销售,这是怎么做到的?

流量是融媒体时代的命脉,是营销的基础,《阳光少年报》同样如此。阳光少年报的营销逻辑,是遵从流量的规则,探索出一条“公域种草—大V领跑—私域跟进—社群转化”的流量通道。

比如,不少北京海淀妈妈把阅读《阳光少年报》写进孩子的作息时间表,把孩子的读报笔记放在小红书、抖音上。这种形式的分享,真实可信,很有说服力。最早订阅《阳光少年报》的海淀妈妈圈,就成了第一个影响力中心。

《阳光少年报》和东方甄选、新东方、学而思、凯叔、王芳等机构有着长期的合作,形成了头部渠道的叠加效应。网络大V“@孙悦”对《阳光少年报》的核心卖点、产品理念理解得特别透彻,讲述也很有说服力。2023年6月,她录制了一条《阳光少年报》的种草短视频,不到3分钟,单就靠这条视频,点赞超7万+,累计观看750万+,5天时间售卖《阳光少年报》产品超1万单,成交200万元。

专家学者如是说

光明日报原总编辑、中央电视台原台长、第十届中国文联副主席 胡占凡 :

图片

研讨《阳光少年报》的意义是多重的。

首先是对全国报业的启示。在网络媒体挑战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报纸该怎么办?《阳光少年报》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至少可以为大家开启新的思路。

其次是对广电的启示。广播电视传播媒介完全可以借鉴《阳光少年报》的做法,把广电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增强广电自身生存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三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启发。不同媒介的记者给不同的对象写稿子,要有清晰的职业定位,《阳光少年报》的主笔都接受过专门的培训。把新闻改造成少儿阅读,这个培训极其必要。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原副会长 陆士桢 :

图片

从《阳光少年报》能体会到现代儿童观,就是真正以人为本、尊重儿童。《阳光少年报》的很多创新和变革,都围绕着一个大主题、大视野下的儿童视角和认知,这是很不容易的。这个核心的东西,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得当”。“得当”就是能相融、相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唐绪军 :

图片

《阳光少年报》有两点值得总结,一是实事求是,二是与时俱进。所谓实事求是,就是要认清形势,在传统媒体衰落的情况下,怎么样保证发行量?怎么样才能赢得目标对象的喜爱?这很有挑战性。与时俱进就是在传播、发行上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做法,这是值得肯定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周勇 :

图片

《阳光少年报》选择用纸质版作为表达重点,但是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各种要素组合的可能性,所以在发行、用户组合方面有了相应的支撑。

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纸质报纸,它提供了全媒体时代利用技术条件进行媒介表达的创新可能性。在互联网时代,《阳光少年报》应该是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开创了一条很独特的道路。

图书报刊互联网营销企业代表、爱阅宝创始人 尉志江 :

图片

《阳光少年报》为什么如此受市场欢迎?从家长的角度,让孩子了解新闻、时事、前沿科技,长知识、拓视野、长见识、积累素材,都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 刘思扬 :

图片

这个研讨会很特别,大家为这样一份报纸的逆袭而感动,为这个创新奋斗的团队而感佩。

《阳光少年报》既彰显了传统媒体的深厚底蕴,又展现了新媒体的活力魅力。这份报纸的逆袭给我们很多启发。重要的一点,是用互联网思维办现代媒体。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至少几个方面:

一是以用户为中心,始终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深入了解用户特点,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融媒体时代,无论传播形态如何变化,优质内容都是媒体核心竞争力;二是运用大数据思维,积极通过互联网获取数据,更好地服务用户;三是注重用户体验,力求简单、直观、易用,体验好;四是创新商业模式,靠产品和服务吸引用户,靠增值服务和其他商业模式获取收入;五是颠覆式创新,通过创新手段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行业格局。

《阳光少年报》大有可为。建议处理好三个问题,即主流价值与用户特点更好结合、文字之美与视觉表达更好结合、单向发布和双向互动更好结合。

150万发行量不是终点,200万、300万、500万也不是幻想。今年记者节,中国记协推送一篇文章《今天,记者向何方》。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传奇一蹴而就,但新闻行业永远呼唤下一个传奇”,还有一句话:“有信仰、有情意、有担当、有能力,你就是下一个传奇”。期待《阳光少年报》成为下一个传奇!


来源: 中国记协  编辑: 呼乐乐